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 分类:党群建设
- 作者:开云(中国)
- 来源:来源:辽宁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8-2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辽宁的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到辽宁考察,还是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创新”都是总书记强调的关键词。此次考察辽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全省上下务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国之大者”。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作为科教大省,辽宁肩负的使命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辽宁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突出,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充分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让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深化改革是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制度创新赋能科技创新。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强化科技型人才特别是年轻科技型人才引育,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集聚要素资源。相比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十分敏感,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诉求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应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尤需抓好头部企业本地配套和“新苗”培育双管齐下,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让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充分释放,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调整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重塑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科技创新的价值必须更好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对辽宁而言,须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清单化、项目化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把“老字号”由硬变软,加快把“原字号”由短拉长,加快把“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
方向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进科技创新的真抓实干。只要我们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辽宁必将以更强引擎驱动经济航船闯峡口、涉险滩、扬激流,驶向更加壮阔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刚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概要描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辽宁的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到辽宁考察,还是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创新”都是总书记强调的关键词。此次考察辽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全省上下务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国之大者”。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作为科教大省,辽宁肩负的使命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辽宁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突出,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充分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让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深化改革是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制度创新赋能科技创新。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强化科技型人才特别是年轻科技型人才引育,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集聚要素资源。相比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十分敏感,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诉求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应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尤需抓好头部企业本地配套和“新苗”培育双管齐下,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让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充分释放,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调整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重塑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科技创新的价值必须更好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对辽宁而言,须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清单化、项目化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把“老字号”由硬变软,加快把“原字号”由短拉长,加快把“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
方向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进科技创新的真抓实干。只要我们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辽宁必将以更强引擎驱动经济航船闯峡口、涉险滩、扬激流,驶向更加壮阔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刚
- 分类:党群建设
- 作者:开云(中国)
- 来源:来源:辽宁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8-22
- 访问量: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辽宁的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到辽宁考察,还是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创新”都是总书记强调的关键词。此次考察辽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全省上下务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国之大者”。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作为科教大省,辽宁肩负的使命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辽宁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突出,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充分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让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深化改革是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制度创新赋能科技创新。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强化科技型人才特别是年轻科技型人才引育,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集聚要素资源。相比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十分敏感,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诉求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应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尤需抓好头部企业本地配套和“新苗”培育双管齐下,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让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充分释放,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加快引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调整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重塑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科技创新的价值必须更好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对辽宁而言,须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清单化、项目化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把“老字号”由硬变软,加快把“原字号”由短拉长,加快把“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
方向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进科技创新的真抓实干。只要我们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辽宁必将以更强引擎驱动经济航船闯峡口、涉险滩、扬激流,驶向更加壮阔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